我的AI OS搭建思路
Skill和自定义命令好比是软件,用来满足我各种需求。文件夹体系就是内存和硬盘,负责文件的存放。Claude Code好比是主板,模型好比是CPU。
Key Takeaway
AI OS功能:用Claude Code+Kimi K2 Thinking搭建,Skill如Super Writer(判断/搜索/分析风格/写作)、Super Analyst(搜索/多框架分析);自定义命令如new angle(审视盲点)、weekly report(提炼/串联文章)、XXX(拆解帖子)。
搭建思路:Skill处理复杂任务(SOP/MCP/Python/资源);自定义命令针对重复简单需求(Markdown文档);文件夹流水线:INPUT存原始资料、PROCESSING放AI处理结果、OUTPUT存用户笔记,形成检索参考。
系统比喻:Skill/命令如软件,文件夹如内存/硬盘,Claude Code框架驱动Kimi CPU;鼓励根据思路自定义,开启新世界大门。
我搭建的AI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核心了。
如果我想让AI帮我写点东西,那就启动我自己做的Skill——Super Writer。装上这个能力包之后,AI的写作能力大幅提升。
它会先判断需求的复杂程度。接着根据我提供的参考资料,再去联网搜索更多的资料。然后根据我提供的参考文本,通过MCP调用一套分析方法论,去提炼要参考的文字风格。最后,再通过MCP调用一套最适合的写作方法论,完成文章的创作。
如果我想让AI帮我分析点东西,那就启动我自己做的Skill——Super Analyst。装上这个能力包之后,AI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大幅提升。
它会制定非常详细的搜索策略,把资料搜集完整。还会调用一到三套不同的分析方法论,组合起来使用,输出分析报告。
如果我想让AI帮我查漏补缺,那就运行名叫new angle的自定义命令。AI会切换到全新的视角,重新审视我们刚才的讨论,看看有没有盲点。
如果我想让AI帮我先过一遍存下来的所有文章,那就运行名叫weekly report的自定义命令。AI会针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提炼,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小作文,告诉我它觉得里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。不仅如此,它还会尝试把这些文章都串联起来,看看还有哪些发现。
如果我想让AI帮我分析一篇帖子为什么能火,那就运行名叫XXX的自定义命令。AI会变身成自媒体老师傅,从开场的钩子、结尾的Call to action等方面进行拆解,把里边用到的技法都列出来。
我刚才说的这一切,都在Claude Code里边完成,模型用的是Kimi K2 Thinking。上一期视频,我快速介绍了这套操作系统。我看社群内的小伙伴对这个挺感兴趣的,也想整一套。所以,我就再来一期视频,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搭建思路。
哈喽各位好,欢迎回到我的频道。谦虚地说,我是国内少数几个能把关于AI的Why和How讲明白的博主。我提供的东西远比教程更值钱。记得点一波关注。如果想链接我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这个社群已经运营600天,有超过1800位小伙伴付费加入啦。
如果你是国内用户,可以从知识星球加入。如果你是海外用户,可以从Substack加入。我的第一套课程、日常的Newsletter以及专属视频,在社群内都可以看到。
回到今天的主题:AI OS搭建思路。
这个思路的出发点是两个问题:选什么样的模型?选什么样的Agent框架?
关于模型,有人在评论区问我:为什么不用Claude模型?
两个原因:
第一,我确实可以订阅Claude会员,比如我之前一直在用100美元的档位。但是,所有额度都拿去编程了,根本轮不到日常使用。
第二,使用Claude模型需要一些网络上的特殊设置。我也不想被这个牵制住,很不自由的感觉。
所以,Kimi的模型就成为我的首选。它能力上很OK,价格也相对便宜,而且官方还针对Claude Code做了适配——这一点比国内其它厂商聪明多了。
至于为什么选择Claude Code作为Agent框架,很简单,我认为,综合来看,它就是目前的最优解,没有之一。该有的功能它都有。而且,还有已经比较成熟的社区,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。
而且,你在VS Code或者Cursor里使用的话,这些软件本身就具备文件夹体系,可以用来存放、管理所有文档。
所以,模型、框架、软件三者组合起来,就成为我的AI OS的基础。
那么,我的日常工作需求怎么实现呢?
通过Claude Code自带的两个功能:Skill和自定义命令。
Skill专门用来处理复杂任务的。因为它的集成度最高。你可以在提示词里规定SOP,在其中某些步骤调用MCP工具或者运行Python脚本。你还可以在文件夹里放置各种资源,比如参考案例。
所以,像深度分析之类的能力,我就做成了Skill的形式。
而自定义命令专门针对那些经常要重复的简单任务。我只需要创建一个Markdown文档,把需求写进去就行。文档的名字就是命令的名字。平时要调用的时候,输入斜杠就可以看到。
所以,那些比较零碎的需求,我都做成了自定义命令。就像我在星球内说的,这其实很简单:自己把需求写个大概,然后让AI去完善就行。
那么,有了Skill和自定义命令还不够,还需要一个文件夹的体系,或者说是逻辑。我的需求都是围绕信息处理展开的。所以设计了三个层级:
INPUT专门用来存放原始资料。包括剪藏下来的文章,以及自己手动保存的帖子。这些都是待处理的资料。
当我通过自定义命令让AI处理完毕之后,AI会在PROCESSING文件夹内创建Markdown文档,把处理结果存进去。比如每周的周报。
PROCESSING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AI处理过、但还没有经过我消化的内容。一旦我都看完了,就会从里边挑出我觉得有用的部分,形成笔记,存放到第三个文件夹OUTPUT当中。
所以你看,这三层文件夹就是一条流水线,先后经过AI和我的处理。整个过程所产生的内容都以Markdown形式保存,它们都可以被AI检索到,成为以后的回答参考。
这个就是我搭建个人AI操作系统的基本思路。
Skill和自定义命令就好比是各种软件。运行起来之后,就能实现我想要的功能。
三个层级的文件夹就好比是内存和硬盘,负责大大小小文件的存储。
而这一切都运行在Claude Code的框架上,由Kimi模型作为CPU来驱动。
大家理解了我的思路之后,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设计自己的系统。相信我,一旦你搭建起来之后,相信我,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