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都在为AI发电
电不够,GPU也只能吃灰。
Key Takeaway
AI市场阶段:从软件时代(模型大小/算法领先)到硬件时代(GPU供应/数据中心),进入能源时代(电力保障),考验全链条系统能力;微软GPU闲置验证供电瓶颈。
能源需求机会:AI训练/推理耗电占全球2-3%,需核能/电网升级/铜材传输散热;铜矿/电网股投资亮眼,主升浪待能源解决,非泡沫。
All in AI策略:作者多维度赚钱(内容/产品/投资),资本市场验证认知;超越自媒体,鼓励全面参与AI浪潮。
微软买了一堆GPU,结果用不了。这个是我最近听到最尴尬也是最典型的事情。
他们的CEO在节目里说,数据中心的供电和物理空间已接近极限,导致买了一堆英伟达的芯片没法用,只能放在库房里。
我把这件事拿出来讲是因为,它正好验证了我之前在星球内的一个观点:市场对AI的认知已经进入第三阶段。而且这个阶段的难度比之前都更高,因为它考验的是“全链条的系统能力”。
AI市场的第一个阶段,我管它叫“软件时代”。
当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模型本身。也就是谁能训练出更大参数的模型,以及谁的算法更高效,谁就能领先。
你看,早期OpenAI那么牛逼,就是因为够大。
年初DeepSeek能对行业造成那么大的冲击,就是因为他们有独特的算法,能在算力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训练。
之前大家都认为,只要把模型参数从亿级推到万亿级,就能带来突破。但是很快市场就意识到:
大力出奇迹的前提,是你得有大力,也就是得有很多很多的算力。
训练一个大模型可能需要几万张卡、运行好几个月。而你要搞到这么多卡,得提前两年向英伟达下单,不然你这钱都花不出去。
这个就是第二阶段,我管它叫“硬件时代”。
这阶段的瓶颈是芯片供应和数据中心规模。英伟达成了全球焦点。不管是GPU还是股票,你买到就是赚到。
但是到了今天,市场又有新的认知、新的共识了。这次的目标是:能源。
其实逻辑很简单:
你要有更厉害的AI,就得有更大的模型。
要有更大的模型,就得有更多的GPU来提供算力。
要让更多的GPU跑起来,就得有更多的电力——那不就是能源吗?
AI的训练和推理都是耗电大户。AI能耗预计到2030年会占全球电力2%到3%。没有电,你有再多卡都没用,只能当摆设。
这个就是第三阶段。我管它叫“能源时代”。
在这个阶段,谁能保障充足且廉价的电力供应,谁就能继续发展,谁就能保持领先。
这里边有超大的投资机会。
比如,这么多电从哪来?是不是得靠核能?
美国电网这么老旧,根本扛不住,那是不是得大规模升级?
那搞新基建,别的不说,作为电力传输基础材料的铜,需求是不是得涨?
除了电力传输,散热也需要铜。那铜的需求是不是得大涨?
不信的话,你可以去看美股、看大宗商品。那些铜矿股、电网股表现非常亮眼。其实有这个意识的小伙伴,我相信在过去大半年里已经赚翻了。
所以我认为,只有当能源问题彻底解决之后,AI的主升浪才会到来。现在都还是初期。大家不用着急,也别喊什么泡沫。关于AI是不是泡沫,我之前还专门发文章详细说了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。
作为一个讲AI的科技博主,我这么关注AI投资的东西是因为,既然决定了All in AI,那么就得吃完整了:
做AI的内容可以赚钱,做AI的产品可以赚钱,那投资AI相关的标的也可以赚钱。
内容、产品、投资是我目前的收入构成。
而且,真金白银地从市场上赚到钱,尤其是从资本市场,是验证自己对AI认知的最好方法。只做内容,只是当个自媒体,那太小儿科了,也就哄骗小白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