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AI博主的年度总结
作为AI博主,通过跑通流程、明确自身定位和验证判断,实现了副业的成功。
Key Takeaway
作者在2024年作为AI博主,通过跑通流程、明确自身定位和验证判断,实现了副业的成功。
跑通流程指将副业融入生活,实现可持续性,而非单纯追求视频制作或商业流程。
作者的定位是“讲明白AI的Why和How”,选择高门槛的Why内容,以吸引愿意动脑子的观众。
作者坚持不追流量和不追观众,以自身分享欲为出发点,以筛选而非教育为目的,构建小圈子交流。
强调做视频门槛高,AI无法替代内容创作的核心,成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,并选择赚“慢钱”。
作者的商业模式面向1%的少数派,相信“一千个铁粉”理论,并计划在2025年进行新的尝试。
过去一年,我做了70个视频,建立起一个七百人规模的社群,赚了20万块钱。作为一项副业,第一年就做到这样的程度,我个人认为是挺成功的。其实涨了多少粉、赚了多少钱是次要的,我最看重是这三点:
第一,我跑通了整个流程。
平时在一线城市打工,下了班有家要照顾。在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情况下自学AI。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中视频,保持每周至少更新一期的节奏。此外还从零到一建起一个社群,日常稳定分享内容、回答大家的提问。
一个中年打工人要独自完成这些,而且要保证可持续性,不能影响到生活,不能把自己累垮了,难度是不小的。
所以,我所说的跑通流程,不是视频制作的流程,也不是生意的流程,而是把这项副业融入生活的整个流程。
第二,我确定了自己的定位。
每期视频我都会强调:我是国内少数几个能把关于AI的Why和How讲明白的博主。这个真不是在自吹。
市面上讲What的内容非常非常多。大概套路就是,拿手机对着电脑屏幕直接拍:兄弟们,我又发现一个AI神器!或者,OpenAI又放大招了,这次真的非常逆天、非常颠覆!你去看,90%都是这样的内容,都是在讲What,也就是发生了什么。这是纯流量型内容。它们跟AI其实没什么关系,只是现在AI有流量,所以讲AI。
其次是关于How的内容,也就是教程,教你具体怎么操作。这个方向也很卷,最后就是纯拼体力。而且,用户所记住的,只是作为工具人的你。
所以我选择讲Why。它的门槛最高,市面上最稀缺,而且能吸引到愿意动脑子的观众。这才是我想要的。
第三,我验证了自己的判断。
在一开始,我就做了两个判断,也算是对我自己的要求。
一是绝不追流量。对个人创作者来说,追流量的结果一定是失败,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,还丢失了所有热情。而且我要那么多流量干嘛呢?接甲方的商单吗?那我干嘛不继续留在职场往上爬?反正都是一样的恶心。反过来,不如把心思放在做有独特价值的内容上,流量会来追你的。
二是绝不追观众。我做的所有内容,出发点都是我想分享,而不是观众想看。我纯粹是满足自己的分享欲。如果一个选题我自己没兴趣,有再多人想看,有甲方追着想投钱,我都不能做。因为可持续性是最重要的。而可持续性的关键,就是那份热情,那颗火种。
刚才说的是出发点。那么这些内容的终点,或者说目的,不是教育,而是筛选。虽然我的视频起到了教育的作用,但那不是我的本意。我就是要筛选出觉得那些内容有价值、愿意与我进一步链接的受众,然后回到小圈子内交流。
再强调一遍:我不做教育,只做筛选。在AI这件事上,我不认为教育能有什么意义。很多人注定会掉队,注定会被淘汰。这不是谁的错,这是天道——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。
哈喽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。谦虚地说,我是国内少数几个能把关于AI的Why和How讲明白的博主。我提供的东西比教程更值钱。记得点一波关注。如果想链接我,就来newtype社群。已经有700位小伙伴付费加入啦!
回到今天的主题:一个AI博主的年度总结。
现在很多人都有副业焦虑,都在考虑怎么通过视频、通过AI找到出路。但是,我得先泼个冷水:
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积累,那一定要降低预期。千万别信什么做视频门槛低、用AI帮你写脚本很容易起号之类的鬼话。
做视频的门槛是很高的,而且现在已经全是专业选手了。我之所以能这么高效地生产内容,是因为我之前做过两年B站游戏区UP主。先是搬运视频,后来开始做原创,亲自出镜。
打光、录制、剪辑、调色等等,这全套流程我起码投入上百小时去学习,并且花了更多时间去实践。光是面对镜头表达就需要几十期的磨练。不信的话,你可以把手机架起来试一下。
至于用AI写脚本什么的,我这么跟你说吧:如果你不懂内容,那你凭什么去指导AI创作?如果你懂内容,那你又怎么会瞧得上AI写的东西?
很多选题,我在构思阶段会跟AI探讨。但是到了脚本创作阶段,我肯定是自己亲手,一个字、一个字地敲出来。
说这些不是想吓唬大家,而是想让大家建立起一个正确的预期和认识:
不存在捷径。所有看起来的捷径,背后都藏着你看不到的代价。想清楚并接受需要付出的代价,才有可能长久地做下去。
以我为例,在专业上的代价,我已经付出过了。刚才提到我之前做过UP主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,我的本职工作是传播营销。我在这行干了十几年,在专业上已经是行业头部水平了。所以我在本职工作上的积累,加上UP主实操的积累,叠加在一起,才有了现在的内容水平。
但即使是这样,在过去一年,我也还是付出了巨大代价——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副业消耗光了。根本没有时间再打游戏。架子上的手柄全都吃灰了。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学拳击,只能自己在家练练体能、打打空击。
但是我都认了。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需要付出这样的代价。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事儿。所以不需要什么自律、坚持,没有任何内耗,该怎么做就怎么做。我之前在周百见的小群里就说过:不需要自律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当然啦,我在年底的时候,还是逐渐把之前的兴趣爱好都找回来了。因为,可持续性是最最重要。尽可能降低副业的负面影响。爆发式赚快钱很容易,但是代价和后遗症非常高。我还是选择赚慢钱。
所以,在我这个副业的收入比重里边,商单是可有可无的。我在这行干了十几年,赚的就是甲方的传播营销费用。我很清楚,要平衡好内容质量和甲方需求,平衡好商业利益和你自己的良心,非常非常困难。
那么,不赚甲方的钱,难道赚割韭菜的钱?坦白说,我赚不了这钱,因为我厌蠢。
前几天正好刷到一个视频,说得还有点道理。大意是说,很多人能力不错、认知程度也高,为什么赚不到钱?因为这些人对蠢货的包容度不够,而这个世界上99%的人都是蠢货。
我很认真想了一下,决定继续不包容蠢货。我承认我是精英主义。我拒绝向下兼容。所以,这么排除下来之后,我的生意模式只能面向那1%的少数派。
其实,1%都太多了。我很相信凯文·凯利的理论:只需要一千个铁粉就足够了。这一千个铁粉每人每年为你带来100美元的利润,这就是10万美元,足够过得不错了。
我现在的社群有700人,每年订阅费用是198。从2025年1月1日开始,我把价格提高到298。我很确信,只要你是那1%的人,就一定能从我在社群的分享中获得足够高的收益。已经有不止一个人跟我说,我回答他一个问题就值回票价了。
除了目前我在社群内的分享之外,2025年我还准备做些新的尝试。也许是跟ComfyUI或者Agent有关的课程。还没想好。
Anyway,经过2024年一整年的努力和铺垫,面前的路已经打通了。我看到了好多可能性。这种正反馈的感觉很不错。也感谢大家的支持。2025年还有更多好玩的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聊AI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