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股AI亚文化兴起了
这一波AI技术革命快三年了。这是第一次,有一股能代表AI的亚文化出现。
Key Takeaway
AI亚文化兴起:文生视频推动解构权威,如国外大脚怪挑战真实影像、国内Sam Altman PUA历史人物挑战叙事权威;类似B站弹幕/鬼畜,边缘挑战传统。
技术成熟时机:Google/OpenAI解决配音、一致性、运镜问题,视频从玩具变表达媒介;离大众近,权力向创意者转移,非工具/图片可比。
里程碑意义:AI走向大众关键信号,创业/投资须关注;展望明年IP分成、真人/虚拟大乱斗,代表AI三年革命首次亚文化。
如果你是AI创业者或者投资人,那么你一定要关注、要留意今年兴起的AI亚文化。这股亚文化是由文生视频技术推动的。我认为,它是AI走向大众的一个重要信号、一个关键里程碑。
你有没有发现,这两天多了很多AI生成的职场视频。主角是Sam Altman,他疯狂PUA牛顿、达尔文、庄子等等历史名人。台词都是我们很熟悉的职场黑话。
比如,PUA李白,说他的“疑是地上霜”的用户数据还不够,可以做个AB测试,看看“疑是地上雪”的点击率会不会更高。
再比如,PUA鲁迅,说他的《狂人日记》批判性是够了,但是建设性不足,没有传递正能量。
我看了一下,这类视频的数据都非常好。从点赞数量反推的话,每一支视频的播放量都是大几十万。
这是国内的情况。其实在国外,这个方向几个月前就火了。其中一个代表作品是大脚怪的视频。作者用这些动物去演绎和吐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,也拿到了大结果。
为什么说它们代表了AI亚文化?
我认为,每一股亚文化兴起的时候,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:解构权威。
大脚怪视频解构的是什么权威?真实的权威。
它在动摇“影像 = 事实”这个根基。当时Google推出Veo 3,第一次把文生视频的效果推到真实级别。大脚怪视频的潜台词是:你们过去所相信的证据,现在我能一键生成。这是一种对我们感知系统和媒介信任的根本性挑战。
Sam Altman对谈历史人物的视频解构的是什么权威?叙事的权威。
它在动摇“历史人物 = 神圣不可侵犯”、“思想 = 严肃文本”这类观念。它的潜台词是:你们所敬畏的权威和宏大叙事,我可以把它们放进办公室里随意调侃和戏仿。这是一种对文化偶像和思想正统性的挑战。
大家如果觉得不好理解,就回想一下,当年B站出现,弹幕、鬼畜视频兴起的时候,也是一模一样的。
弹幕挑战了什么权威?作品的“解释权”。
在B站之前,我们看影视作品的模式是“广播式”的。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,观众只能被动接收。作品的基调、情感、笑点、泪点,完全由创作者预设。这是一种权威。
弹幕出现之后,它剥夺了创作者对作品的绝对解释权。观众的实时情绪和二次解读,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,甚至影响了作品的最终意义。
鬼畜的攻击性更强,它直接向内容本身和内容背后的权威开火。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。
所以你看,一切亚文化的兴起,都是边缘挑战中心、新锐挑战传统的动态过程。而“解构权威”是这些亚文化为自己争取存在空间和合法性的必然手段。
这一波AI技术革命快三年了。这是第一次,有一股能代表AI的亚文化出现。那为什么是现在?
因为技术准备好了。
各种AI技术中,只有文生视频技术是离大众最近的。你想嘛,生成文字,主要还是工具属性,离大众文化狂欢有距离;生成图片,静态图片在叙事和情感冲击力上,天然弱于视频。
要在大众层面引爆,只有视频。而今年Google和OpenAI两家公司解决文生视频的三个关键问题:
第一,给视频配上声音。这相当于从“默片”到“有声电影”的跨越;
第二,能保持人物样貌和音色的一致性。这意味着角色的诞生;
第三,视频中包含运镜、多镜头切换和景别设计。这是讲故事的基础。
这三个问题解决了,AI生成的视频才跨过C端门槛,从之前的“技术玩具”,变成一个任何人都能轻松上手的“表达媒介”。内容创作的权力开始从“拥有生产技能的人”向“拥有绝妙创意的人”进行转移。
我看到最新的新闻,Sam Altman正在考虑IP分成的方式,拉更多传统合作伙伴进来。到明年,AI生成的视频可能就是IP和真人、虚拟和现实的超级大乱斗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