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化

MCP很简单,有手就行

Key Takeaway

  • MCP(Model Control Protocol)被比作AI的USB-C,旨在统一AI与各种软件的接口,实现AI按需调用工具。
  • MCP的快速发展可能受Agent概念影响,因为它为AI提供了“手脚”,是当前阶段解锁Agent的最佳途径。
  • 相较于通用Agent和复杂的工作流搭建,MCP的配置方法更简单,模型(如Claude-3.7 Sonnet)能自主选择和调用工具。
  • MCP的配置方式有两种:AI自动创建(如Cline的Marketplace)和手动编辑(如Cursor的配置文件)。
  • 通过cursorrules文档,用户可以自定义Cursor的行为,使其在处理任务时优先检索本地文档、联网搜索,并调用特定MCPs。
  • MCP服务器的通信方式分为本地的stdio和云端的SSE,即使本地运行的MCP也能通过调用远程API实现联网。
  • 掌握MCP能显著提升AI生产力,因为模型在拥有更多工具时,其能力会更强。

Full Content

我的AI比你的强,不是因为它更聪明,而是因为它手里有更多工具。

比如,你的Cursor只能编程,而我的Cursor可以用Blender进行3D建模。

你的Cursor只能编程,而我的Cursor可以把英文网页扒下来,然后翻译成中文,并且存到本地文档里。

所有这一切的实现,都是因为有了MCP。我在上上期视频介绍过这个非常非常火的协议,还没看的小伙伴抓紧看,很重要!

简单来说,MCP就是AI的USB-C。不管你是什么软件,都给我统一用这个接口协议。这样AI才能自由接入各种软件,按需调用。

就像USB-C一样,电脑、手机、键盘、鼠标等等,全都支持。一根线,既能充电,也能传输数据,非常方便。

MCP出来有一段时间了。最近一个月,我突然感觉到它在加速发展。可能是受到Agent影响。大家发现,要搞Agent,没工具不行——没工具,AI就没有手脚。看了一圈,就这个最靠谱。于是支持的人越来越多。已经有不少开发者在做基建类项目了。这个领域一定能跑出黑马来,VC的小伙伴可得盯紧了。

对用户来说,MCP是你在现阶段解锁Agent的最佳途径。

第一,像Manus那种通用Agent还没到能大规模落地的阶段。还得等一段时间。

第二,像Dify那种搭建垂类Agent Workflow的方式,其实不适合普通用户。它说是“无代码”,好像在画布上拖几下就可以。但是,你要真没编程思维、编程经验的话,肯定搞不定。

相比之下,MCP这条路就靠谱多了。

第一,像Claude-3.7 Sonnet这种模型已经非常强大了。你把各种MCP配置好,它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啥,不用你操心。

第二,MCP的配置方法也足够简单。目前就两种方法:要么AI自动创建,要么你手动编辑。

前一种方法主要针对Cline。它在内部搭建了一个Marketplace,把主流的MCP都抓了过来。你只要点击Install,它会搞定剩下的一切。配置过程中遇到Bug的话,它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。真的太贴心了!

后一种方法也很简单。我用Cursor演示一下。

在正式开始之前,你得先去Beta里,把Standard改为Early Access。然后去左上角点击Check for Updates。这样就能把Cursor更新到0.47版本。

相比0.46版本,0.47版本给MCP添加了配置文件功能。我们可以直接在里边改动,非常方便。

比如,我想添加File System这个MCP。它的作用是,让模型能够操作指定路径下的文件,比如读和写、创建和删除等等。所有这些功能,都在工具列表下,写得清清楚楚。

大家记住,每一个MCP里都有若干个 tool。模型会根据你的请求决定用哪个MCP、用哪个tool。所以你挑选MCP的时候,记得看一下它的tool list,然后你就心里有数了。

OK,我们继续配置。把页面往下拉到NPX这边,中间这几行就是咱们要复制的。我来解释一下,很好理解:

npx就是一个命令行工具,可以执行npm包中的命令。下边的arguments就是参数的意思,它包含了三个参数:

y就是yes的意思,跳过确认提示;

@modelcontextprotocal这一串就是需要执行的npm包的名称;

下边这两行都是地址参数,告诉MCP可以访问哪里的文件。

所以,咱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,把这几行复制一下。然后打开Cursor里的配置文件,贴进去。最后把地址改一下,比如我这边就指定了可以访问桌面的文件。

保存之后,回到MCP服务器页面,就会看到filesystem这个MCP已经亮起绿灯,表示已经配置好了。它所包含的每一个工具也都列出来了。

如果你理解了我刚才演示的这些,那其它MCP基本也是同样的操作。最大的区别就是参数、环境的设置不一样。

比如Firecrawl这个爬虫MCP,它就要求咱们填写API Key。其它都不用管,就是复制、粘贴。

当你理解了Cursor的设置,其它软件也都是一样的。比如Cline、Claude那边也是这么操作的。你只要打开那个配置文件,看一眼就全明白了。

你看,这就是MCP牛逼的地方。它不是一上来就牛逼哄哄地要颠覆一切,而是尽可能降低各方的成本。所以大家才会有动力去支持你,完成接口的统一。

如果你是开发者,一定要把握这个MCP这个机会。如果你是用户,一定要亲自上手用起来。记住我这句话:

模型一样的情况下,谁可以调用更多工具,谁的生产力就更高。
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交流AI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
我做了个Obsidian MCP

Key Takeaway

  • 作者开发了一个Obsidian MCP,提供搜索、读取、创建、移动笔记和管理文件夹等功能。
  • 该MCP支持多种安装方式,包括Claude桌面版的DXT方式、远程NPM包安装和本地安装。
  • 使用该MCP可以摆脱Obsidian内置AI插件的限制,通过熟悉的AI客户端(如Claude、ChatGPT)直接访问和管理笔记。
  • 结合Prompt House等工具,可以实现更智能的笔记管理和AI调用。
  • 作者强调了上下文对于AI创造价值的重要性,认为机会在于为AI提供充分恰当的上下文。

Full Content

作为Obsidian重度用户,我给这款软件做了个MCP。大概率啊,它是目前市面上最全面的Obsidian MCP服务器。

在功能方面,它可以搜索仓库,可以读取、创建、移动笔记,还可以管理里边的文件夹。

在安装方式方面,它支持三种:

如果你用的是Claude桌面版,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用DXT的方式。这是Anthropic最新推出的方法。你只需要把DXT文件下载到本地,双击它,就能完成安装。

或者,你可以使用远程安装。我已经把NPM包发布了。所以你只需要在配置文件里把这些填上就OK。

如果你动手能力强,也可以采用本地安装。你可以使用npm install把整个包下载到本地,也可以整个仓库下载下来再安装,或者用Docker也可以。

那为什么需要这个MCP?

因为有了它,你就不需要用Obsidian里的AI插件了——说实话,那些插件做得总是差点意思。你可以继续使用你熟悉的、世界上最好的AI客户端,比如Claude、ChatGPT等等,然后把客户端和笔记仓库对接,让AI能够访问你的所有笔记,帮你管理那些笔记。

更进一步,如果你能搭配使用我开发的Prompt House,在提示词里设置好检索规则等等。当遇到特定情况,AI先使用Prompt House MCP获取特定的提示词,然后自动去你的仓库里查找特定的笔记,一环套一环,不需要你下复杂的命令。

目前我只开发出了Obsidian MCP的基础功能。所以它在现阶段跟File System MCP有很多重叠的地方。因为笔记仓库本质上就是一个本地文件夹,笔记本质上就是一个Markdown文件。下一步,我会开发进阶功能,比如自动添加反向链接功能等等。大家可以期待一下。

那么,这个MCP该如何安装呢?我来演示一下前三种安装方法,因为它们是最简单的,适合所有人。

在开始之前,你需要做两个准备工作。

第一,你得知道你笔记仓库的地址。比如我在桌面上创建了一个用于演示的仓库,那么它的地址就是这一串。

第二,你需要安装Local REST API这个插件。在Obsidian社区插件里搜一下就有。然后Install、Enable。在设置里边,把非加密这个选项打开,因为我们后边要使用这个27123的端口。这个 API Key之后也会用到。

先来看DXT的安装方式。

来到GitHub页面,下载DXT文件。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就是一个全部都打包好的安装文件。双击之后,它会帮你自动打开Claude桌面版。然后,点击Intall,把刚才准备好的仓库地址和API Key填进去,把这个MCP服务器启动起来,就全部搞定了。

接着是NPM包的安装方式。

我这边用的客户端是Cherry Studio。新建一个MCP服务器,类型选stdio,命令填npx,参数填@huangyihe/obsidian-mcp——这是我发布的npm包的名字,环境变量这么填,然后保存就搞定了。

最后是本地安装的方法。

先在终端里运行这一行命令。接着打开客户端,我这边用的是ChatWise。照样新建一个MCP服务器,类型选stdio,命令填obsidian-mcp,环境变量还是这两行。最后点击“查看工具”,能刷出这些工具就说明安装成功了。

刚才这三种方法,总有一个适合你。至于效果,我到Claude里给你看看。

我问Claude:Obsidian都有哪些笔记?这个是看它的检索能力。你看,它调用工具、很快就列出来了。

再来个难一点的:帮我在笔记仓库里创建一个名为123的文件夹,把Welcome笔记移动到里边。然后在123文件夹内创建一个名为MCP的笔记,内容是关于模型上下文协议的介绍。

你看,Claude 4的工具调用能力确实是目前最强的,轻松且准确地完成了任务。

说实话,这么多客户端,目前我用得最舒服的,还是Claude桌面版。尤其是MCP的调用方面,它的体验和效果是最好的。

最后,One more thing:我为什么要开发这个MCP,以及之前做的Prompt House。

就像我在社群内说的:Context matters!

模型的能力已经足够强了。接下来,要让模型创造价值,需要给它充分的、恰当的上下文。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做模型研发的开发者、创业者来说,机会就藏在上下文里边。
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交流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