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Key Takeaway
- NotebookLM是Google Labs发布的一款实验性AI笔记应用,结合了Chatbot和RAG,改变了传统笔记逻辑。
- 其核心功能区包括来源区(添加文档)、对话区(AI引导提问和回答)和笔记区(手动/自动创建笔记)。
- NotebookLM通过AI建议提问、引用来源和笔记生成等功能,显著提升了用户对文档的理解和知识沉淀效率。
- 该产品旨在实现“Conversational Learning”(通过对话进行学习),让AI辅助用户消化资料并生成内容。
- 尽管仍处于早期阶段,NotebookLM展现了AI在学习和知识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Full Content
这是我用过最好的AI学习产品。
它是Google Labs前段时间发布的一款实验性产品:NotebookLM。他们把由大模型驱动的Chatbot和RAG加进传统的笔记应用,整个产品逻辑都变了。
虽然NotebookLM还处在早期阶段,但是底子已经打好了。我用了一段时间发现,它对我的学习、知识的沉淀和整理,都非常有帮助。
我强烈建议大家看完这期视频后,都去试试。我已经在考虑怎么把它跟我平时在用的DEVONthink、Obsidian结合起来了。
我从零开始,演示给大家看。
目前这款产品还只限美国地区的用户使用。不过这些对咱们来说都不叫事儿。 登陆之后,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有点简陋的页面:笔记本的创建和选择。
进入笔记本详情页,就三个核心功能区:
- 来源区
- 对话区
- 笔记区
来源区用来添加文档。支持Google Drive导入、PDF上传,或者直接贴文字进来。
文档上传之后,你可以选定一个文档或者多个文档。AI会根据你的选择,自动进行分析,给出Summary和Key Topics。这时,在对话区,对话框上边出现了AI建议的提问。
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?
当我们上传一个没有读过的资料时,往往不知道怎么跟AI开始对话——对资料内容一无所知,肯定不知道该问啥。
这时,我们就可以点击Key Topics或者建议提问中的任意一个,AI自动给出回答。每个回答都会包含citations,引用来源。把鼠标悬停在上边就会出现原文。点击的话,就会自动来到文档中对应的位置,这样还能看到上下文,有一个更全的了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提完一个问题之后,AI建议的提问还会更新。所以,即使不输入任何问题,跟随AI的引导,点几下鼠标,也能完成对一个大文档的初步了解。
这就是把大模型能力融进笔记应用之后,带来的显著提升。
笔记区也是如此。
我们可以手动添加笔记,也可以通过点击任意一个对话框里的pin按钮,把它自动变成一条笔记。
当笔记做得差不多了,可以把它们全部选中,AI同样会给出操作建议。比如,总结、全部合并,或者创建一个Outline。直接通过对话下达指令也OK。
在笔记的基础上,加上Chatbot和RAG,整个笔记应用就全变了。Google管它叫:Conversational Learning,通过对话进行学习。
就像刚才演示的那样,从一个基础问题开始,AI引导着你把整个资料消化完毕。在这个过程中,还可以很容易就创建若干笔记。最后,通过这些笔记,你还可以让AI帮你生成内容。
有学习,有产出,这就是Conversational Learning。这也是这款产品吸引我的地方。
当然,就像开头说的,NotebookLM还很初级,有很多不足。比如,最基本的多层级文件夹功能缺失。没法创建子文件夹,对资料整理、选择文档来说实在太不方便了。另外,语言的支持也不够,只有英文。我用中文提问,AI还是回复英文。我传中文的文档进去,AI还是回复英文。
当然,这些都是次要问题。Google只要围绕现在这个主干去完善,很有机会打造出一款非常给力的生产力工具。
这应该是我最期待的Google产品了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大家记得点赞点关注。我们下期见!
Key Takeaway
- Google的NotebookLM是一款强大的AI学习产品,通过“Conversational Learning”理念,辅助用户高效学习和消化资料。
- NotebookLM新增中文支持和笔记本指南功能,后者包含摘要、建议问题和多种生成选项(如简报文档、常见问答)。
- 该工具能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对文档的框架性理解,并通过AI引导深入细节,提升学习效率。
- NotebookLM通过结合AI生成和对话,提供立体化的学习体验,超越传统阅读方式。
- 文章强调了NotebookLM在辅助阅读、理解和知识沉淀方面的巨大价值。
Full Content
我还是得再次推荐谷歌的AI神器:NotebookLM。如果你想严肃学习,比如好好看完一本书,或者消化一批研究报告,那这个工具肯定能帮到你。
几个月前我发视频介绍过NotebookLM,这是我最期待的谷歌产品,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、真正有用的AI工具。它提出的新理念我非常赞同,叫做Conversational Learning——在AI的辅助下,通过对话的方式完成学习。
咱们来打个赌:半年,最多一年,就会有国内厂商把这款产品的逻辑抄去。
最近NotebookLM有一个大更新:
一是终于支持中文了。
之前它虽然也懂中文,但就是不用中文回复你,也是绝了…现在支持了,不过还是得到设置里更改一下:
进入Google账号的个人信息页面,在网页版的常规偏好设置里,把首选语言改成中文就OK了。
二是新出了笔记本指南功能。
当你把文档导入,Genimi模型会先对文档做预处理。快的话几秒,慢的话十几秒,笔记本指南就完成了。它包含三个部分:
第一,摘要,告诉你文档的核心内容。比如我导入的这本书是Evolution in Four Dimensions(进化的四个维度)。通过摘要我就知道,原来传统的、我们以前在学校里学的达尔文的那套理论——基因决定生物进化并不完全对。除了基因,表观遗传、行为和符号也会影响到生物进化。
第二,建议问题。大模型会根据文档内容自动生成第一批建议问题。我们不需要敲字,只要点击就可以提问。而且,每一个问题提完之后,它还会持续更新建议问题。所以我们一路点下去,就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。
不过这还不够,因为这么零散的一问一答是没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框架的。于是就有了第三部分——生成。
NotebookLM事先设置了五个生成选项。AI自动生成之后,会以笔记的形式输出。我觉得比较有用的是这两个生成:
第一,简报文档。这部分内容会把文档的核心逻辑和主要观点都列出来。
比如,传统的基因决定论受到挑战,因为我们发现,基因要发挥作用,需要依赖系统,也会受到环境影响,所以没有之前想的那么万能。除了基因,生物进化还有更多维度,包括表观遗传系统、符号遗传系统。
看完简报文档,你就知道进化的四个维度这本书的主张是什么,以及作者是怎么一步一步推导出这个主张的。逻辑比观点更重要,这是我觉得这个生成有用的原因。
第二,常见问答。一本书看完了,你问得出问题来,才说明吃透了。
比如,我们对基因的传统认知是什么?为什么它不再完全适用?表观遗传系统都包含哪些类型?文化遗传是怎么影响到生物进化的?这些都是书里的关键问题,AI先帮你问了,并且给了你答案。
有笔记本指南功能之后,这款产品才算完整了。
先通过AI生成功能,建立起对整个文档的框架性理解。然后通过对话,在框架之下做补充。
这就是AI的辅助作用。之前你得老老实实地从前到后把书看完,才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。现在AI先帮你读完了,直接把框架给到你,然后再带着你去过里边的细节。显然这是一种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再出一期视频来再次介绍、再次推荐这款产品的原因。把Why讲清楚了,大家才能更舒服地去用这些AI工具——这是我能带给大家的价值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,来newtype社群,我都在。那咱们下期见!
Key Takeaway
- Google的Learn about是一款专为学习打造的AI产品,与NotebookLM结合可覆盖所有学习场景。
- Learn about能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框架,并引导用户进行深度学习。
- 该产品通过AI助理和AI老师的角色,帮助用户从互联网获取、整理和学习知识。
- Learn about和NotebookLM的结合体现了Google提出的AI时代学习方法:Conversational Learning。
- 文章强调RAG将成为AI原生应用的标配,严肃生产是AI应用落地的价值场景,AI将彻底改变学习方式。
Full Content
谷歌又要出爆款了!
Learn about专门为学习打造。你想学什么、想了解什么,直接在对话框里问就可以。它都帮你安排得明明白白。这款新产品跟之前的NotebookLM组合在一起,基本就覆盖了所有的学习场景。
举个例子,你想学Python。
如果你手里有教材或者资料的话,那就用NotebookLM。把文档传进去,它会帮你先过一遍,给出摘要、大纲等等,让你先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。然后再以提问、回答的形式,在AI的引导下,去吃透细节。过程中,你有任何想了解的,AI都会基于资料回答。
如果你手里啥也没有咋办呢?没关系,互联网上啥都有,用Learn about搞定。它是你的AI助理,会帮你从网上找到一切跟主题相关的资料。它是你的AI老师,会把找到的资料整理得非常有逻辑,然后在一个大框架下教你,并且回答你的一切问题。
新出的Learn about和已经爆火的NotebookLM加在一起,就是谷歌提出的AI时代的学习方法:Conversational Learning。
哈喽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。谦虚地说,我是国内少数几个能把关于AI的Why和How讲明白的博主。我提供的东西比教程更值钱。记得点一波关注。如果想链接我,就来newtype社群。已经有600位小伙伴付费加入啦!
回到今天的主题:Learn about。
这款产品还处在早期,跟当初的NotebookLM一样,限定地区,也暂时不支持中文。其实它可以用中文回答,但是刚开口就被掐断了,然后提示不支持。所以咱们耐心等着就好,估计过两三个月就放开了。
我第一次使用的时候,会有点疑惑:这不就是问答引擎吗?因为当时我随便问了个问题,Learn about就像Perplexity那样联网搜索、给出回答、给出来源。但是,当我正儿八经问它该怎么学Python的时候,才发现这款产品真正的威力。
Learn about特别擅长给出系统性的学习框架。以学Python为例。在基础部分,它给出了学习大纲,建议从数据类型、变量、运算符、控制流、函数这五个部分下手。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展开。比如,数据类型包含了字符串等等。
随便从哪一个部分切入进去学习都可以。不用担心找不回原来的框架——它被放到左边栏的位置,可以折叠或者展开,起到导航的作用。我们可以时刻知道,正在学的知识点是属于哪个部分,不断强化这种全局观。
同样,如果有子框架出现的话,也会加入左边栏。这就避免了一层套一层,最后搞得特别混乱的情况。
我之所以觉得这个功能很重要是因为,不管你学什么,一定先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框架、大纲,或者说是思维导图。这是最重要的。有了这个之后,你再去抠细节,再去抠里边的知识点。我在之前推荐NotebookLM的视频里也强调过这一点:全局性的认识是“学会”的基础。
再来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会发现,全都是在死磕知识点。也难怪教出来的学生脑子是空的,人都废了。
跑题了,咱们回到Learn about。
在产品功能上,Learn about大量采用NotebookLM一样的建议问题、引导学习的方式。你刚开始学、没什么概念的话,就让AI带着你、用对话的方式逐渐深入。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你觉得AI讲得太浅了,可以点Go deeper,让它讲得细一些。同样,如果觉得讲太深了、吃不消,也可以让AI讲得通俗易懂一些。另外,在任何时候,如果看到有什么不明白的概念,直接选中,让AI解释。像这些预设的功能虽然小,但是特别实用,谷歌确实走心了。
Learn about和NotebookLM都是关于学习的产品,但是二者的定位不太一样。NotebookLM更多是一种辅助的角色,帮你理解、消化文档。而Learn about处在一个主导的地位,像老师一样去教你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,它会加入一些小问题、小测验,通过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去强化你的理解——这些都是这款产品主动性的体现。
通过这几天的使用,我已经决定把Learn about纳入我的AI工具库。要学点什么,我会用它。要查点什么,我会用Perplexity。要讨论点什么,我会用Claude。
我发现,我之前在社群里陆续分享过的三个判断依旧成立:
第一,RAG会成为AI原生应用的标配。你看,NotebookLM和Learn about都是基于RAG,把这技术玩出花儿来了。
第二,AI应用落地阶段,严肃生产是最有价值的场景。你看,今年火起来的、活得不错的,都是这个方向的产品。非严肃生产类产品,等AI终端普及了才有可能大量出现。
第三,AI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。只要想,就一定能学会。所以,以后世界上会分为两种人:一种是想学的,一种是不想学的。不想学的,AI会创造海量的娱乐内容去饲养他们。而想学的,将成为新世界创建者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交流AI,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Key Takeaway
- DeepWiki是一款GitHub项目理解神器,能帮助开发者和爱好者吃透任何项目,通过AI扫描代码仓库并结合代码片段进行问答。
- 文章强调在AI时代,理解代码的重要性,认为AI工具能降低编程门槛,但仍需具备开发思维。
- DeepWiki简化了项目理解过程,用户无需下载代码仓库,直接通过网页或修改链接即可导入。
- DeepWiki支持深度回答,可结合Deep Research功能,提供更深入的分析。
- 作者分享了自己利用DeepWiki和Cursor学习AI项目的工作流,并强调AI工具能增强个人能力。
Full Content
给大家推荐一款GitHub项目理解神器:DeepWiki。不管你是开发者,还是像我一样的爱好者,都可以用它吃透任何项目。
DeepWiki的用法很简单。官网已经列出非常多知名的项目了。你可以从里边挑一个。比如微软的Markitdown。
打开之后,我问它:这个项目怎么跟LLM配合使用?接到请求后,DeepWiki会扫描整个代码仓库,包括README文档,以及跟问题有关的代码,然后做出回答。
你看,DeepWiki告诉我,Markitdown在转换PDF文档的时候,如果遇到图片,就会使用GPT-4o模型生成图片描述。点击来源,就可以在右边看到对应的代码片段。
说实话,这个结论和代码来源对应的功能真的太舒服了。因为当你想要理解一个项目的时候,你要的不止是一个描述、一个总结、一个抽象的答案,还需要看到项目的作者是怎么在代码层面实现的。
Show me your code。
现在,只要你肯动脑子思考,在DeepWiki的帮助下,你的开发水平、你对AI项目的理解肯定会突飞猛进。就像我之前在社群里说的:
答案都在哪里,只要你问对问题。
哈喽各位好,欢迎回到我的频道。谦虚地说,我是国内少数几个能把关于AI的Why和How讲明白的博主。我提供的东西远比教程更值钱。记得点一波关注。如果想链接我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已经有1000多位小伙伴付费加入啦。
回到今天的主题:DeepWiki。
我知道,肯定有小伙伴会说:我又不是程序员,研究这些干嘛?
根据我的亲身经历,有两点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:
第一,在现在这个阶段,你想吃到AI红利,肯定要深刻理解AI。那要深刻理解AI,看不懂代码,或者说,不能从代码层面理解一个AI项目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一个人,大老板也好,投资人也罢,看不懂代码就在那边大谈AI,那他肯定是在瞎扯。用了几个AI工具,再结合到处看来的、听来的东西,就开始忽悠了。
这种人在国内非常非常多。
第二,有了AI之后,大部分职业的入门门槛就消失了。编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一年半以前,我刚起步的时候,对自己的要求就是:我可以不太会写,但我一定要能看得懂。
只要能看得懂,我就可以从最新的AI项目下手,理解项目的架构和功能的实现,甚至反推作者的思路。
这个还真挺上瘾的。我一度都不喜欢打游戏了,就在AI的帮助下,把那些项目拆开研究,这里改一些、那里改一些,看看会怎么样。
尤其是有了Gemini 2.5 Pro之后,我在Cursor里,把代码仓库克隆下来,然后借助这个模型的超大上下文来帮我理解。
现在,有了DeepWiki,这个过程就简单多了。
不需要Cursor,我在iPad上也可以实现。你看,用浏览器打开DeepWiki网页就行。
我也不需要再把代码仓库下载下来,直接把链接给到DeepWiki。
或者,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:把链接里的github.com改成deepwiki.com就可以自动完成导入。
在问答的过程中,如果你希望它更深入地回答,要么在开始之前把Deep Research打开,要么就点击Go Deeper按钮,DeepWiki会多花点时间、检索得更仔细,给的答案也更深入。
所以,现在我学习这些AI项目的工具有两个,就像我在社群里介绍的:
平时在iPad上用DeepWiki。有空的时候看看GitHub Trending又有啥热门项目,放到DeepWiki里详细了解一下。觉得有意思的就加个星。等回到桌面端了,再用Cursor操作。
这些AI工具帮了我很多。不止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,更重要的是,给了我很强的信心:
现在,只要一个东西没超过我智商上限,那我都能学会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
Key Takeaway
- Google NotebookLM现在支持生成中文播客,对学习和自媒体创作有巨大帮助。
- NotebookLM通过结合思维导图、AI播客和AI对话,提供立体化的学习体验,提升知识吸收效率。
- AI播客虽然缺少“人”的感觉,但其质量已达标,且在产量上具有巨大优势,有望催生新的内容形式。
- 文章预测AI播客可能被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成,打破内容创作壁垒。
- 强调AI的威力在于打破赛道壁垒和产品区隔,组织应积极拥抱AI。
Full Content
NotebookLM终于支持生成中文播客了!这个对咱们国人的学习,甚至自媒体生意都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就在昨天,Google宣布,NotebookLM的语言摘要功能支持50多种语言,其中就包括中文。我和社群内的小伙伴一样,心心念念等了好久了。因为它可以把你上传的文档转成播客对话的形式。我给你们看一下效果。
这个是David Silver和Richard Sutton两位大佬的作品,讲的是AI的进化将进入“体验时代”。一直以来,AI都是使用人类数据、模仿人类能力来进步——这个叫“经验时代”。但是,这个方法的效果开始见顶了。
一是高质量数据不够了。人类过去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都喂差不多了。二是用人类的经验作为学习资料,AI也就很难超越人类的理解边界,很难进化成超越人类智能的新智能。
所以,AI接下来将要进入“体验时代”。这篇论文讲的就是这个内容,非常精彩,强烈建议大家看看。
这篇论文一共11页。借助Gemini模型,NotebookLM根据内容生成了8分钟的播客。我播放一小段给大家听听。
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,我是挺惊喜的。
从中文语音来看,除了中间有一些地方能听出译制片或者说是老外讲中文的腔调——过于大惊小怪了,但整体来看,已经很不错了。
从内容质量来看,我把整段音频听完了,论文之前也读过,可以说,它对内容重点的提取还是很到位的。核心要点都有了。
所以,现在你把一份资料导入NotebookLM,可以先看它生成的思维导图,对整体逻辑和核心结论有个了解。
接着可以把AI播客听了。认真听也好,有一搭没一搭地听也行。反正听完之后,你感兴趣的部分,自动就进入你脑子里了,就有印象了。
最后,跟AI对话。你可以主动提问,也可以用它的建议问题,都可以。AI已经吃透内容了。你就让它“导航”,带着你跑完整个“逻辑路网”。
这一整套下来,除了文字沟通,还有来自播客的听觉输入,以及来自思维导图的视觉逻辑输入。所以你看,有了NotebookLM之后,你在学习时候所获得的输入会非常立体,你大脑受到的刺激也会更多,更有助于你吸收新东西。
相信我,这绝对会比你只是“看书”,效果好得多!
最后,One more thing。我猜,现在肯定有人尝试搞“AI播客”了。之前NotebookLM不支持中文,你还得找替代品。现在支持了,那就把文档拖进去,等个三四分钟,一个播客就出来了,然后把音频文件下载下来就可以。
跟传统播客相比,AI播客确实缺少人的感觉。但是,它已经达到七十分的水平了,质量已经过关了,甚至比很多人做的播客都好。这个时候,它在产量上的优势就可以完全发挥出来了。
如果我是微信的人,肯定会在公众号上做这样的尝试。现在已经有“听全文”的功能了,那再前进一步,来个“AI播客”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也许过几个月我们就能看到公众号AI播客的灰度测试了。
你看,这个就是AI的威力。赛道之间壁垒、产品之间的区隔被完全打破。没有哪个组织可以幸免,只能积极拥抱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