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第一款产品上线!纯Vibe Coding
Key Takeaway
- Prompt House是一款解决提示词管理和调用问题的AI产品,通过MCP协议实现AI自动挑选和调用提示词。
- 作者通过“Vibe Coding”方式,利用AI工具(v0、Cursor、Claude 4等)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开发并上线了Prompt House。
- 文章强调当前是做产品的最佳时机,因为AI正在重塑流量分配模式(Agent Rank)并显著降低产品开发门槛。
- 成功开发AI产品需要编程思维、架构思维、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,而非仅仅会写代码。
- AI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技能,能放大个体能力,创造更多价值,实现“无限游戏”。
Full Content
我用AI做的第一款产品已经上线。大家打开prompthouse.app这个网站就行。
这个产品虽然简单,但我是很严肃、认真对待它的。不是为了出这期视频而搞个噱头,假模假样做了个东西。
那么,Prompt House解决了什么问题?一句话总结:
提示词的管理和调用。
为什么有这么个需求?我把我的完整思路讲给你听,你看我分析得对不对。
提示词是离用户最近的AI使用技巧。所以它的受众一定是最广的。
但是,不管你是什么水平的用户,不管你的提示词是自己写的还是抄别人的,一旦多起来,存哪里?存笔记软件里吗?那怎么调用?每次都打开笔记,找到某个提示词,复制粘贴过去?这不是很麻烦、很低效吗?
为什么不让AI自动从你的提示词里挑选,然后自动调用呢?
这个就是我要打的点。
Prompt House是一个网页。你可以把提示词都保存在里边,设置好标题和标签,对它们做更精细的管理,也方便AI调用。
Prompt House支持MCP协议。你会获得一个专属的链接,跟你的账号和数据挂钩。配置好之后,当有需要的时候:
首先,客户端的模型会先从服务器上获取提示词列表,包括标题和标签。
接着,模型根据这些标题和标签判断,哪个提示词最符合现在的需求。
然后,当模型确定好之后,就会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,告诉服务器,它要使用哪个提示词。
最后,服务器把提示词的完整内容返回到客户端。
简单来说,就是获取列表、挑选提示词、拿到完整内容。非常简单的流程,一共就调用两次MCP工具。
正是这么简单的产品,解决了提示词的管理和调用。这个就是目前Prompt House的核心功能。
我算了一下,从开工到上线,大概五六天时间,比我预想的快——我原本以为,第一次搞会很难呢。
第一版UI是用v0生成的。后来看着觉得还是差了点意思,我就直接拿Keynote画了两页。对我来说,做UI跟做PPT没啥本质区别。用Figma能画,用Keynote也能画。
有了UI之后,我把v0的代码下载下来,放到Cursor里,让Claude帮我补全。Vercel搭配Supabase,非常适合早期阶段。尤其是这个Supabase,真的很方便,强烈推荐。
项目一共四个核心模块:
用户认证系统,其中登录部分,我只开了Google账号登录。
提示词管理,我特意添加了AI润色功能,用OpenAI的模型进行润色。
MCP协议支持,只支持Streamable HTTP。这种连接方式是接下来的主流。
部署和配置,我在GoDaddy买了域名。用Vercel部署,绑定自己的域名。
所有这些东西,我一行代码没写,全都是让Cursor搞定的。最开始的时候用Claude 3.7加Gemini 2.5。实在搞不定的时候,一咬牙用OpenAI的o3。贵是真的贵,但确实能解决问题。
很幸运的是,开发到一半,Claude 4出来了,而且Cursor里边还打折。这一下就极大加速了开发进程。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: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编程模型就是Claude 4,真的太好用了。
所以,差不多一周的时间,大概100美元的成本,我把Prompt House做出来了。下一款产品我也想好了,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做。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:年底之前,上线三到六款产品。
为什么这么激进?
在我看来,现在是做产品最好的时刻。两个原因:
第一,整个流量的分配模式即将发生巨变。
我在社群里发过这么一段话:当Page Rank变成Agent Rank的话,很多网站都要重做。因为,用户交互的,不再是网页,甚至再往后都不是APP,而是Agent。
你如果最近有用Google搜索的话,就会发现:开启了AI Overview功能之后,首屏甚至第二屏的展示位都显著减少了。
因为,AI搜索引擎,或者更直白一点,问答引擎,就是一个能直接给你答案的Agent——那还要网页干嘛啊,对吧?
所以,不管你做什么产品,都应该马上开始做准备:通过现在很火的MCP协议,或者以后的什么协议,彻底跟AI打通。
记住屏幕上的这句话:流量首先流向有准备的人。
第二,打造产品的门槛已经显著下降。
Vibe Coding这个概念很火,也很多人喷。确实有很多夸大的成分。比如,之前就有某个自媒体一直吹什么小白也能半小时做出一款APP。
我先祛个魅:不会写代码没问题,但你一定要有编程思维、架构思维、产品思维、商业思维。
你得知道前端用什么、后端用什么。整个产品涉及到哪些技术,可以调用哪些现成的解决方案,不用重新造轮子。
遇到问题了,尤其是当AI也卡壳的时候,你得主动提出可能的解法,站在比AI更高的层面去指挥AI。
产品没出来之前,你得想清楚赚的是什么。是赚现金?还是赚名声?
产品出来之后,你得知道怎么推广、怎么运营,等等。
真要是啥基础都没有,那是不可能靠AI做出个产品来的。
但是,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么一群人:他们不会写代码,却有超强的产品和商业Sense,有超强的学习能力,有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之前因为代码这个门槛,把他们拦在了门外。
现在,这群人拿起AI工具,再被我刚才说的流量重新分配的大浪潮一托举,真的就逆天改命了。
不管你信不信,我反正是ALL IN。
所以我把每周做内容的时间压缩到两天,剩下都是Coding Day。从最初的感觉、具体的思路,到域名的购买、项目的启动,再到过程中的成果和难点,以及最后的上线测试,我都发在社群里了。
知行合一。我怎么想的,就怎么说,就怎么做,都公开分享给社群的小伙伴。甚至最后赚到多少钱,我也会截图发出来。这个就是我提供的价值之一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